瀏覽量:1371來源:本站發(fā)布時間:2022-04-08 16:11:42
今天
黨中央,、國務院決定
授予蘇翊鳴等147名同志
追授鄧小嵐同志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個人”稱號
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領隊鄧小嵐
是名單中唯一一個被方框特別標注的姓名
她于2022年3月21日病逝
把山里娃送上冬奧會舞臺的鄧小嵐
變成了一顆星
永遠注視著馬蘭村的孩子們
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
44個身穿虎頭圖案服裝
頭戴紅帽、腳穿虎頭鞋的孩子
用希臘語唱響《奧林匹克圣歌》
空靈的聲音令人陶醉
如果不是特別說明
很難想到這群孩子來自山區(qū)
這群“虎娃”
最大的11周歲
最小的5周歲
全部來自2020年脫貧摘帽的革命老區(qū)
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鎮(zhèn)的農(nóng)村家庭
組成的合唱團名叫
“馬蘭花合唱團”
山里娃緣何登上冬奧舞臺,?
這一切離不開一位老人——
鄧小嵐
她組建的“馬蘭小樂隊”
正是“馬蘭花合唱團”的前身
走過曲折險峻的山路
走進馬蘭村
馬蘭慘案紀念碑
《晉察冀日報》舊址紀念館都標示著
這個處于阜平縣的山村是個
有故事的地方
1939 年到 1948 年的十年時間
鄧拓在馬蘭村主持出版《晉察冀日報》
創(chuàng)造了“用八匹騾子辦報”
這一中國報業(yè)史上的奇跡
隨后《晉察冀日報》
和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合并
1949年
中共中央決定《人民日報》
為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
鄧拓的女兒鄧小嵐也出生在阜平
1997 年
退休后的鄧小嵐
動了回馬蘭村看看的念頭
最初她只是想去那兒
尋找些與父親有關的痕跡
在給那些犧牲的父親同事掃墓之后
她遇見了一群當?shù)叵MW的孩子
她提議道:“我們一起唱個歌吧?”
令她詫異的是
這些山里孩子都瞪著眼睛不敢說話
除了國歌
許多人都想不起其他任何一首歌曲
有些孩子甚至問她
“唱歌是什么,?”
鄧小嵐覺得心里特別酸楚
她決定把音樂帶進馬蘭
帶給馬蘭的孩子
鄧小嵐說:
“我堅信音樂會對他們的精神世界,,
對他們的一生,產(chǎn)生一種美好的體驗,?!?/span>
但最開始
鄧小嵐得到的回應卻很尷尬
因為從小學習小提琴
鄧小嵐決定從小提琴教起
但鄧小嵐問誰想學小提琴時
卻沒有學生回答
鄧小嵐只好自己挑學生
就這樣,,馬蘭小樂隊在河北省阜平縣
一所希望小學誕生
鄧小嵐帶來的音樂
不僅改變了全校學生
也帶動著整個馬蘭村慢慢改變
小提琴,、手風琴、小號,、笛子……
越來越多的樂器出現(xiàn)在這個山村里
《歡樂頌》《念故鄉(xiāng)》《雪絨花》
等世界名曲常出現(xiàn)在晚飯的餐桌上
或者是山間的地頭上
就連村民們干活的時候
都哼上了這些“說不出名字”的調(diào)調(diào)
后來,,馬蘭小樂隊擴展到周邊的
井溝小學,、石猴小學、大岸底小學
歌聲越飄越遠
“音樂帶給孩子的不僅是才藝,、快樂,,
更是一份來自心底的自信,
18年的堅守,,
我為的就是在孩子們心底
埋下這顆種子,。”
當北京冬奧組委
第一次聽到這些孩子
空靈,、清澈,、干凈的歌聲時
現(xiàn)場工作人員頗為感動
“當時孩子們拉的是貝多芬的《歡樂頌》,
并且只有一個聲部,,聲音干凈,。”
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表示
“山里的孩子站在奧運舞臺上
為奧運放聲歌唱,,
這是天籟之音,。
它真正傳遞了我們今天新時代的新面貌,,
人民的、下一代的新面貌,!”
張藝謀與鄧小嵐及馬蘭花合唱團的孩子合影
大山里的孩子唱希臘語
能行嗎,?
奧林匹克會歌
歷屆有過不同的演繹方式
讓奧林匹克會旗
在山野孩子的歌聲中升起
這是第一次!
2021年10月中旬
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兩名教師
來到阜平教孩子們希臘語
練習一段時間后
老師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
那些“專業(yè)學音樂的
都提心吊膽的”變調(diào)處
孩子們幾乎不出錯
他們靠耳朵和記憶力
記下了整首歌曲的正確曲調(diào)
鄧小嵐說:
“這次用希臘語唱奧林匹克會歌
老師最后是按希臘語發(fā)音
用漢語拼音標出來
再把詞意一句句講給他們聽
讓孩子們一遍遍練習,、記憶,。”
“剛開始的時候
我還跟著孩子們一起學
后來我不學了
因為他們學得太快了
我根本背不下來,!”
泥土的芳香與世界矚目的舞臺
“兩極”對撞傳遞大山里孩子
對音樂舞臺的渴望
開幕式正式演出那天
看著孩子們在臺上的表現(xiàn)
觀眾席上的鄧小嵐
濕了眼眶:
“看,,孩子們表演得多好?!?/span>
演出結(jié)束后
一個孩子激動地找到她:
“鄧老師,,鄧老師,
傳送奧運會旗時現(xiàn)場放的音樂
就是《歡樂頌》,,我也會,!”
看到孩子滿臉興奮
鄧小嵐笑著回答
“是啊,如果我們拿小提琴來就好了,!”
140秒完美表演
這群最普通的山里娃
向中國,、向世界
獻上了一道特殊的藝術大餐
3月10日,距離冬奧會結(jié)束34天,,鄧小嵐接受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南海之聲訪談欄目《聽見》的專訪,,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
在訃告中
鄧老師的子女寫道:
“媽媽生前最后的18年里
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
投入在河北省阜平縣馬蘭村的
兒童音樂教育
這給她帶來快樂和滿足
北京冬奧會馬蘭花合唱團的孩子們演唱的
奧運會會歌獲得世人高度贊揚
更將她的快樂推向高峰
她在自己生命的高光時刻離去
而且走得安詳平靜
這也是對我們最大的慰藉!”
鄧小嵐不僅用行動詮釋著
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
追求卓越、共創(chuàng)未來
的北京冬奧精神
更是用十八年的堅守
將愛與希望的種子
播撒在祖國的山間田野
在希望工程歷史上
還有許多如鄧小嵐一樣
為祖國教育事業(yè)奉獻的前輩
也有越來越多鄉(xiāng)村教育的筑夢人
正沿著他們的路走下去
十年如一日
默默為山里的孩子帶去光和希望
點擊圖片了解廣東青基會“希望鄉(xiāng)村教師計劃”項目,,圖為支教志愿者在為鄉(xiāng)村學生上課
2022-2023年度
希望鄉(xiāng)村教師計劃
志愿者報名已經(jīng)開啟
如果你也想和我們一起
為鄉(xiāng)村教育傳遞希望
快掃描二維碼報名吧
報名鏈接
也希望有更多愛心人士
一起助力鄉(xiāng)村教育
將更多支教老師帶到鄉(xiāng)村學校
素材來源:新華網(wǎng),;希望工程;全國婦聯(lián)婦女之聲,;央視頻